close
深度智慧:管理者的第一要務

本書反覆提到,許多組織正面臨眾多有經驗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即將退休,帶著他們的深度智慧離開的壓力。許多組織即使還沒有退休問題,如果大多數員工太年輕,有仍待發展自身的領導技能,或基於培養有潛力的接班人而需要「板凳深度」時,這個問題依然存在。因此,對管理者而言,要管理深度智慧,第一要務就是評估在組織中,誰有這些能力,並且思考如何將這些能力進行移轉。

誰適合擔任知識教練?

乍看之下,答案似乎是:絕大多數的人都可以。即使學徒也能將所知進行傳授,而當他們教導時,這些知識又將成為他們的深度智慧。當然,學徒需要知道自身經驗的侷限性。不過從育成中心的案例看來,當教練經驗比較弱,卻又自恃甚高時,效果可能適得其反。SAIC這家顧問公司在輔導編組時,喜歡拉大相關人員在專業能力階梯的層級差距,目的即在避免知識上的直接競爭。這種做法就像隔代傳授:祖父母帶孫子女,而非父母帶孩子。因此,SAIC會將退休人員和管理者放在一起,高階主管與生手放在一起。有些公司則實驗不同的模式:如訓練有助於專家和生手之間知識移轉的中介型教練。

我們認為,知識教練可以是所有管理者工作的一部份,而不必一定針對特定任務或角色,指派專業階梯層級高的人員。我們的理由是,所有組織都需要板凳深度,也就是很清楚在重要位置上循序接班的人選(在學術領域,一般會期待副教授指導助理教授,助理教授指導博士生)。當然,領導人可以是從組織中的任何層級出現,而不必然按接班順序而產生,但是要讓人人從嘗試錯誤中學習,實在是一種資源浪費。此外,崛起中的領導人才如果在「部落」內有他心儀的角色模範,他對組織的忠誠度會更高。管理者越能讓員工與所敬重的知識來源形成部落,將使得知識容易移轉,員工也越容易對組織產生認同感,盡心盡力工作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lia 的頭像
    Julia

    Julia的部落格

   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