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刊登於自由時報醫療版93-7-27

 

  
 

夏天到了,炙熱的陽光和悶熱的天氣,不僅讓人臉上黑斑、雀斑浮現出來,更有可能在身上也長出褐色、粉紅色、或是白色的「斑」來,這就是所謂的汗斑。

 

汗斑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是由雙樣性、親脂性的酵母菌---正圓形皮屑芽孢菌和橢圓形皮屑芽孢菌所引起。此菌是皮膚的正常菌叢,居住在角質層及毛囊中,尤其喜好居住於皮脂線密度較高的區域。

 

汗斑的症狀的出現,是由於原本與人體和平共處的芽生型的酵母菌,轉變為致病性的菌絲型所導致。悶熱的氣候與潮濕的環境是外在的誘發因素,而過度流汗、懷孕、營養不良、燙傷、類固醇治療、免疫抑制、降低細胞免疫、口服避孕藥、腎上腺切除術、庫興氏疾病等是內在的誘發因素。至於汗斑是否會傳染,目前仍不確定。

 

汗斑好發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年齡,例如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。但是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,包含幾個月大的嬰兒和老人。

 

汗斑的顏色可能爲褐色、白色、或是粉紅色,所以又名變色糠疹。臨床表現為多個環形的斑,逐漸融合成較大的斑塊,斑或斑塊上常有許多細粉狀的脫屑。紅色的斑或毛囊丘疹,主要由充血發炎反應造成;皮屑芽孢菌產生的羧酸,對黑色素細胞有細胞毒性,及抑制酪胺酸脢反應,導致黑色素細胞及鄰近的角質細胞,內部的黑色素小體的數目、大小和凝集都降低,於是產生白色的斑或斑塊;黃褐色至暗褐色的斑或斑塊,可能和發炎後色素沉澱有關。

汗斑的最好發部位為胸部及背部,但是上臂、頸部、腹部也不少見,而臉部、手背、小腿也偶受侵犯。小孩以臉上病灶較常見,尤其是額頭。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,少數則因發炎反應而有些微搔癢。汗斑的復發率相當高,多年反覆發作是很常見的。

 

治療方面,可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塗抹,一天一次至兩次,持續二至四週;或是以含有ketoconazole的沐浴乳或洗髮精清洗患部,由頸部至大腿全部塗抹,停留五分鐘再洗掉,並且同時洗頭。另外,含有硒的洗髮精亦有類似的效果。

 

對於廣泛性的病灶、治療失敗的病例或是常復發的病例,可以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的。

 

建議有汗斑的朋友,儘早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專業診療,可以讓你無斑一身輕。

 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p-skin.com.tw/Articles.asp?BlockName=view&AC_ID=16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lia 的頭像
    Julia

    Julia的部落格

   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