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那個時候的愛情,好像除了愛之外,還有責任!」若這個世代的人都能把愛情、把對方當成是一種責任,或許,就不會演變至今二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的局面。
幸福的輪廓
作詞:木蘭號Aka陳韋伶 作曲:木蘭號Aka陳韋伶 編曲:王豫民 歌手:徐若瑄
如果 該說的話還沒說
是否 也應該繼續沉默
錯過 不也是一種結果
回頭 能留住什麼
沒有 誰犯不該犯的錯
我們 也都付出了很多
是我 選擇離開了時候
不讓你說不愛我
當我們還能擁有
卻不懂得要把握
直到失去之後
才明白愛是那麼貴重
為什麼
你不能相信幸福原來就在手中
不相信我的溫柔就是幸福的輪廓
以為對的人還在最遠的地方等候
所以值得放棄了所有
也許總是要失去了之後才能被感動
才能發現自己原來也擁有那麼多
我們不也都在跌跌撞撞多年以後
才明白什麼是幸福的輪廓
它的歌詞讓人覺得好熟悉,這世代的男女,對愛情的方式抱持著騎驢找馬的心態。有人說,不知道以後是否還在一起,所以不用對對方那麼好。認為眼前的不一定就是最愛,故以不在意的心態面對,豈知這正是愛情最終以分離收場的一大原因,這跟以前的人把愛情視為一種責任,實有太大的差別。事實上,就算真愛出現了,你又抓得住嗎?不歷經一段又一段的愛情,如何得知哪位是最愛呢?但在知道哪位是最愛之後,不覺到那時也已太遲了嗎?
再好,不即時又有何用!
電影《當哈利碰上莎莉》裡,當莎莉得知結交多年的分手男友,竟然快速地與一個認識不久的年輕女孩結婚時,原本對分手一事還相當堅強的莎莉,一下子就崩潰了「為什麼他會選擇一個認識沒多久的女人,當時卻不肯跟我結婚?」
當時跟我一同看電影,比我長了近十歲的朋友,忿忿地丟下一句話:「男人之所以想結婚,又不是因為你,而是時候到了,誰在他身邊而已。」
真的是這樣嗎?
時光飛逝,到我跟那個朋友同樣年歲的今時今日,突然發現朋友說的話,只有一半是對的...
時候到了才想結婚的,不獨男人,女人也是。
把你的愛情史從頭開始評價,最愛的那一個,大多數不是你現在身邊,跟你交換誓言說我願意生死與共一輩子的人。
結婚這件事,要是什麼我愛你就要嫁給你這麼簡單的邏輯,那麼交往了十年八年的班對就不會在出社會之後迅速分手,又迅速各自嫁娶。
愛情跟結婚之間,還是有一段現實架起來的差距需要跨越。
為結婚而結婚這種事,即使你嗤之以鼻卻無法做出什麼太具體的抗拒行為,因為許多人的確是這樣結了婚,跟愛不愛,關係不大。
一個在三十歲左右時結婚的朋友,被問及結婚的理由時,做出的反應是:「因為覺得該婚,當時身邊又有一個人,雖不是最好,卻也不是很差,再加上身邊親朋好友的推波助瀾,就這樣結了。」
這就好像你走累了,極需一張椅子坐下來歇歇腿,身邊僅有的,卻只是一張小板凳,或是一張普通的椅子,你是坐,還是繼續去找更好的椅子?
坐下來,可以馬上解決疲勞問題,繼續走,可能走到腿斷為止都還是那一張小板凳,你選什麼?
有人說,那麼以前的最愛呢?
以前的最愛譬如沙發,很軟,很舒服,或許也很美觀,但那個時候,你的腿一點也不酸,需要的根本不是一張沙發,更可能是一副眺望遠方的望遠鏡或是讓你跑得更快的直排輪鞋,沙發只會絆住你的雄心勃勃,就算好得不能好,又有何用?
當你準備大學聯考和多年後的公務人員考試時,當然希望可以得到「史上超強考前猜題」之類的資料,但這個資料若在你考完了,或是考上了之後才出現,就算再好,也是沒用的東西,那句「恨不相逢未嫁時」說的就是這樣的心情。
日劇《相親結婚》中,男主角光太郎在雨中為女主角節子披上毛衣時說過一句話:「雖無濟於事,卻也聊勝於無。」
正說中了想結婚卻沒特佳對象,只好屈就次佳對象的心情。即時的,不見得特別適用;但,再好,不即時又有用?
德國詩人呂克特
我曾經也有過那麼一張沙發,但是那時候我的腿一點也不酸...
所以我走了...等我腿酸時...再回頭..那張沙發已經被別人搬走了...